艺海杂谈_《中国文艺评论》_中国评协_中国文艺评论网
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中心/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uedbet全球体育uedbet让所有玩家提款》>艺海杂谈
  • 造型艺术跨媒介传播中的融合创新——从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谈起(孔德琛)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一系列致敬经典的美术类电视节目,如《美术里的中国》《诗画中国》等,以数字视听媒介再现经典美术作品,形成跨媒介的融合创新艺术形式,超越造型艺术的固有边界,建立多重维度的文本叙事,促使“精英艺术”走向“大众艺术”。这种跨媒介传播和融合创新可进一步挖掘出原作潜藏的精神意蕴,有效扩大美术作品的传播力、审美感染力,培育提升受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数字时代造型艺术的跨媒介传播和融合创新为uedbet全球体育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如何有效应用新技术新媒介推动这种创新,并有效抑制其负面影响,是今后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

    2024-11-14详情
  • 大历史的图典新时代的史诗——从“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 看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指向(张晓凌)

    近年来,一系列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美术展览如“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譬如青春——第十七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无问西东2023: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研究展”先后面世,这些展览不仅以多元的形态与风格昭示着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还提出了多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命题。本文从展览的主题、作品与学理层面上,对这些展览尤其是“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予以系统性的评价。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跨文化、跨国别的创作提供了机遇与可能,其代表性作品印证了一个真理:“丝绸之路精神”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惠及全球,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同时,本文还较为深入地讨论了各个展览所提出的学术命题,如“新中国画”“新水墨”的历史属性与当代意义,“中国油画学派”主张的建立,版画、雕塑的当代性探索,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等。本文最后将各个展览的意义指向了“文化主体性建构”这一重大理论课题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指向。

    2024-11-14详情
  • 如何理解“梅兰芳”(刘祯)

    谈梅兰芳表演艺术或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核心是梅兰芳,那么梅兰芳是谁,怎么理解“梅兰芳”,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这种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关乎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梅兰芳”一词起码有三层含义,即梅兰芳个体(单数)、梅兰芳集体(复数)、梅兰芳象征。梅兰芳个体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本义梅兰芳,或者狭义梅兰芳,是梅兰芳本我;而梅兰芳集体就是复数梅兰芳,这个集体大于“梅党”,梅兰芳是个体的,也是非个体的,个体与集体是对立的统一;梅兰芳象征亦即代表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

    2024-10-28详情
  • 智媒时代uedbet全球体育批评的学术建构刍议(李震)

    21世纪以来数字媒介的高速发展和日趋智能化,使媒介越来越成为uedbet全球体育创作生产和uedbet全球体育批评的决定因素。媒介的强力介入对传统uedbet全球体育批评的基础理论构成了冲击,也为uedbet全球体育批评的学术建构提供了新的机遇。媒介视角和媒介理论与传统uedbet全球体育批评要素、基本逻辑和学术资源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智媒时代uedbet全球体育批评学术建构的重要基础,不仅将使媒介批评成为uedbet全球体育批评的主流方法,也将使各种传统uedbet全球体育批评实现媒介化转向,由此形成uedbet全球体育批评新的学理生成逻辑,在意义发掘、价值阐释、分析与阐释方法以及主体重构等方面实现系统性的学术建构。

    2024-10-25详情
  • 文学的世界性能动与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文学的世界性(邹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批判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许多在西方早已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著作却没有被囊括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论述之中。本文结合能动性概念和19世纪西方政治文化语境探讨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何种特质才能使文学作品走出国族的藩篱,具备探讨各类全球议题的“世界性”。本文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论述中涉及的文学著作在阅读与传播过程中,其叙事主题和叙事结构通过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互呼应和相互促进,能动地反思和参与了全球无产阶级共同体、全球无产阶级世界观念和全球无产阶级经济观念的构建。即,参与塑造超越国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话语成为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甄选“世界性”文学著作的重要着力点。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展现的关于文学“世界性”的思想为探讨文学批评如何应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议题,以及如何推动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4-09-27详情
  • 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琉璃罗汉造像研究(曾维林)

    河北省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造像是以琉璃工艺制作的罗汉像,民国期间发现于易县八佛洼半山睒子洞中,而后被国外古董商带到世界各地,现存世仅11尊,收藏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博物馆中。这批罗汉造像在西方被认为是非常罕见的中国写实主义雕像,从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深受美术史学界的关注,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原产地点进行补充论证,对其造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与山西、山东两座宋代寺庙中的罗汉造像部分表现形式接近,极有可能与这两地的宋代罗汉像参照了同种绘本或彩塑,进而对易县三彩罗汉造像的艺术特点及陈设配置等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探讨易县三彩罗汉造像极高的艺术价值,认为其代表着中国古代写实主义艺术的最高成就,并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09-26详情
  • 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人民性话语(温德朝)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uedbet全球体育理论的核心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uedbet全球体育的基本遵循。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人民性话语实践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在创作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表现对象上,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故事;在价值指向上,聚力塑造时代新人、先进典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形式上,广泛运用重生、穿越、“金手指”、硬核叙事等爽文技巧,推动主旋律文学的青春化、时尚化、趣味化表达。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人民性话语实践要自觉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找准主旋律与艺术性、思想深度与网文“爽感”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向新时代文学高峰迈进。

    2024-09-26详情
  • 从跨媒介到跨文化——新世纪以来中国杂技剧实践回望(董迎春)

    新世纪初产生的中国杂技剧创演潮流作为当代剧场跨媒介实践的重要形式,是杂技与戏剧、音乐、舞蹈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媒介再媒介化的中国艺术成果。在西方后戏剧和新马戏创作理念影响下,中国杂技剧成为具有中国性、世界化的跨媒介剧场艺术,业界探索性地把有剧情、有人物、有情节及视觉奇观的杂技剧视为一种新型的戏剧性舞台演出样式。中国杂技剧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再次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海外商业演出的主力军之一。

    2024-07-17详情
  • 歌唱与身体的媒介化——从歌曲《我的祖国》看当代中国的感知构造(朴婕)

    歌曲《我的祖国》在吸收转化中国传统曲艺元素和西方音乐形式基础上,构造出属于当代中国的民族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借由倒错的“领唱+合唱”的结构,以合唱之声反向指引领唱之声,将党的声音化作人民的声音,从而重塑人民的肉身。通过自己的喉咙歌唱出这些声音的每个人,都是当代中国的表达主体。这种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广泛并持续地作用于当代中国人的感觉结构,是当代中国文化政治实践的代表性案例,能够体现当代思想具身于人的方法。

    2024-07-15详情
  • 大国科幻:《三体》故事世界的跨媒介叙事(施畅)

    刘慈欣小说《三体》作为大国科幻的创作标杆,通过世界构筑、时空扩展、叙事增殖等跨媒介叙事路径,构筑了一个多元开放、持续生长的故事世界。讲好大国科幻故事,可以从《三体》跨媒介叙事实践中获得经验与启示:一是构想别样的世界秩序,精心构筑并持续扩展故事世界;二是探寻叩访中国历史,以“秘史”“别史”等书写打开多重时空褶皱;三是鼓励粉丝汇聚集体智慧,直面时代之问与世界之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2024-06-21详情
  • 新主流uedbet全球体育的新情感与新叙事——以电影《战狼Ⅱ》《流浪地球》为例(陶庆梅)

    本文以近年来两部重要的电影作品《战狼Ⅱ》《流浪地球》为例,来说明新主流uedbet全球体育如何传达出与当代观众有着强烈共鸣的新的主流价值观。本文指出,新主流uedbet全球体育最为独特之处,是创作者不断在影视等大众文化作品中,以新的叙事方式去表达属于当代中国的新情感。本文认为,中国的新主流uedbet全球体育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既在于中国长久的现实主义uedbet全球体育思想构成的强大理论基础;也在于中国的创作者们,扎根于当下中国的发展状况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不断尝试以现实主义为出发点,吸收传统中国的艺术感觉,去创造属于当代中国的新艺术表达。

    2024-06-21详情
  • “中和”与书法艺术辩证法(詹冬华)

    从先秦“中”“和”观念发展而来的“中和”思想规约了中国艺术的理想境界与价值鹄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在书法中,“中和”体现在“情感”的中节合度、“法则”的对立统一、“风格”的众体兼备等方面,是各种风格元素交融互渗之后的典范形态。当代书法界应抑制过度追求标新立异的冲动,回归中和的审美心态,书家要实现笔墨与情感的共舞;创作上力避纯视觉化的倾向,依照“中和”的美学圭臬,对作品形式要素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加以探究与验证;同时应注重书法生态的整体平衡,兼蓄并包,和而不同,以臻至“中和”之艺术胜境。

    2024-06-21详情
  • 现实转译与互渗传播:当代话题电影研究(尹敏捷)

    作为大众文化景观,话题电影在近年所取得的亮眼票房成绩与所引发的广泛社会讨论,是当前社会文化的产物,亦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表征。话题电影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话题性与情绪性转译建构起影像世界,并在当前的媒介生态下实现了多元循环的传播效果,但其生产者模式并不稳定,作品也存在商业性体制生产压倒艺术性作者表达的问题。基于这一现象,探索电影“中国性”表达的高效实现方式,并建立互联网传播时代电影品牌化营销策略,是完善我国电影产业体系的一种可能性路径。

    2024-05-14详情
  • 由“女性”到“她”——国产剧集中女性形象的迭变与期待(程樯)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女性主体得到充分赋权,不啻传统男性视野下的单调与固化,女人或者说是女性形象正向着独立、自洽的“她者”过渡已成事实,不止是形而上概念和观念的演进,形而下层面的全方位变革也为该分化过程提供了持续动因。作为映照现实的剧集作品自然无法回避该定向趋势所带来的全方位变革,由“女性”到“她”的转向,也正为现实题材剧集创作提供了更为多维的通路。告别男性视阈下的单边话语霸权,国产剧集中的“她”们拥有了更为多元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2024-05-14详情
  • 世界诗学新形态的建构与中国贡献(何丽)

    共同诗学与世界流通诗学是世界诗学已有的两种形态。但是,共同诗学由于自身所隐含的问题,迟迟没能建立起来,至今仍停留于设想的层面。世界流通诗学主要是西方诗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诗学。因此,反思世界诗学学术史、建构世界诗学新形态确有必要。我们认为,世界诗学新形态应该是一种包含“同”且主要是由“异”构成的体系,是世界不同文化体对于文学存在空间与文学理论形态相同且主要是不同的探索的总和。在世界诗学新形态建构的过程中,中国学界拥有自己的一些优势。其以“跨文明”、以“异”为研究重点建立起来的学科理论体系——比较文学变异学,可以为中国学界多元化的比较研究提供学理支撑,进而可以为新形态的世界诗学建构提供学理保障。

    2024-04-12详情
  • 论“国潮”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黄诗娴 陈可凡)

    自2015年以来,一批体现民族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视听制作能力具备国际先进水平,并呈现出富有深度的全年龄段现代动画美学风貌的“国潮”动画电影,开拓了中国动画电影的新风格与新路径。该类型作品以中国神话元素为基底,以重述神话为创作理念,在人物、情节、背景等内容方面承袭传统神话的内在气韵,辅之以现代叙事学与商业电影的标准范式。影像表达方面锐意进取,吸纳大量流行元素,从造型风格、时空组合、镜头语言等多方面突破了传统动画电影曾面临的困境。“国潮”动画电影既承袭与延伸神话内核,又通过“文化寻根”的方式将对当下问题的思考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系之中。

    2024-04-12详情
  • 非遗传统技艺传承人“四圈共生”模式论 (陈天一)

    非遗的传统技艺传承人(以下简称“传承人”)在机械复制时代、后机械复制时代面临不同以往的挑战与机遇,理应探索更多更好的传承传统技艺的方法和理念,而社会共生理论不失为一种发展传承传统技艺的重要理论参照系,即现时代传承人生存于个体无法脱离他者的共生系统之中,基本处在但也不限于处在家庭(家族)共生圈层、族群共生圈层、机械复制共生圈层、网络共生圈层的“四圈共生”里,同时也处在“斥”“补”相应、“危”“机”并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共生“作用力”之中。倘能发挥诸多关系因子之效能,将会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024-03-12详情
  • “时间”的生成——神话叙事在艺术中的三种表达形态(马硕)

    神话是人类群体的共同记忆,其所蕴含的多元时间观念也成为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依托,亦成为神话延续至当下的证明。在不同类型的艺术中,神话的时间表现存在差别。在绘画、雕塑、舞蹈等诉诸人类视觉的艺术中,时间以凝滞的形态,传达着人类的永恒想象;在以神话史诗为代表的传统口传神话、以音频分享平台为代表的新口传神话和音乐艺术中,时间以延宕的形态,彰显神话的流动特性;在中西从古至今的小说叙事艺术中,时间则以循环往复的外观,表现出人类持续地返归神话的努力。传统的神话时间在艺术实践中与人类的现代心灵实现了神奇的耦合,一个将要被遗忘的、神秘而博大的神话世界开始重新回到人类的生活中,人类必然能够从中获得对神话时间的具象化认知,以及对艺术创作真正价值的深刻认同。

    2024-03-12详情
  • 技术赋权与资本控制:网络文学读者“玩劳动”研究(王婉波)

    在媒介变革与技术赋权影响下,网络文学读者的阅读活动伴随着一系列生产性劳动,其主要包括在线临场评说、数据打赏、虚拟社区建构、文本盗猎生产、跨媒介声像传播与表达等,这是一种“休闲劳动化”的体现。读者的“玩劳动”蕴含着休闲与劳作的双重维度,在消费与生产的辩证统一中彰显着自身的分裂与异化,并呈现出玩乐与剥削并存的矛盾。读者在权力让渡与情感反馈下成为自由产消者,但也是资方平台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力的征用对象。读者消费过程中的生产性行为对网文多元化运营、资本积累、市场开拓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读者及其生产性行为也不断地被商品化。资方平台对读者及其剩余价值进行利用与剥削,反之读者也以爱欲劳动对抗着其异化逻辑,在主体性的确定中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两者相互博弈,不断促进网文产业发展。

    2024-03-08详情
  • 现代性的另一条路径:维克多•霍塔的整体性设计美学(王兆)

    本文致力于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新艺术运动核心代表人物维克多•霍塔的整体性设计美学及呈现方式,并认为他创造性地走出了现代性的另一条路径。文章首先将“整体性”置于现代性语境中审视,以探究霍塔的创新之处及现代性意义;随后通过具体分析霍塔整体性设计美学的四个不同层面:媒介/材质的整合性、空间的“开放式平面”、风格的多元统一以及感官的联动体验,深入探究其实践路径、历史意义及美学价值,并思考其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启示。

    2024-01-15详情